【今日时报网讯】记者陈文智报道:甘肃是全国沙化土地分布大省,也是防沙治沙重点省份。全省沙化土地总面积达1192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8%,沙化土地面积列全国第五位,是全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近年来,甘肃省本着「禁开荒、慎用地、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原则,以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遏制沙化扩展、改善沙区生态环境为前提,以重点工程为突破口,实施乔、灌、草相结合,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人工措施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建立和优化各种政策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防沙治沙事业,实现了沙区生态良好、经济富裕、社会文明的发展目标。
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双减双降
按照保护优先、积极治理的原则,甘肃通过沙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生态移民和小城镇建设、沙区小流域治理等措施,达到宜林荒沙荒滩林草化、道路水系林网化,基本控制了沙漠化,促进沙区人与自然和谐、生态良好、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统计显示,据甘肃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目前全省荒漠化土地面积1950.20万公顷,沙化土地面积1217.02万公顷,与2009年第四期监测结果相比,全省荒漠化和沙化土面积分别减少19.14万公顷和7.42万公顷,呈现出「双减双降」的趋势。甘肃已探索出生态恢复、生产发展、生活改善,切合自身实际的治沙发展新路。
「十二五」沙产业产出153亿
近年来,甘肃省将防沙治沙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沙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通过完善防沙治沙组织机构,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及生态恢复、沙区自然保护区及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开展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取得了显着成就。「十二五」期间,全省8个沙区市(州)累计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19万公顷,超额完成国家林业局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的「十二五」沙化土地治理45.82万公顷的目标任务。同时,甘肃省充分利用沙区资源,培育和发展沙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中药材、灌草饲料、经济林果、日光温室、沙漠养殖、产品加工、沙漠生态旅游等为主的沙区特色产业。据了解,甘肃省已发展沙产业企业、基地1000余家,全省沙产业累计产出153亿元。
制度创新促治沙成果扩大
甘肃作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制定了278万公顷沙区植被红线的《规划》,还力争将环县、玛曲、金塔、古浪等县纳入国家防沙治沙示範区,使全省国家示範区由现在的4个扩大到8个。甘肃省不断加大省级财政对防沙治沙专项治理的投入,省级财政每年安排防沙治沙专项经费1亿元。同时建立防沙治沙奖励机制,每年拿出1000万对防沙治沙工作突出的县级政府和治沙企业进行奖励。
在技术创新上,甘肃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成立沙漠科学与治沙工程研究院,组建中国防沙治沙科技联盟。积极开展科研对外合作、联合攻关和成果推广,探索出黏土沙障、草方格沙障等治沙新技术、新材料。推行农户承包治沙、企业开发治沙、机关干部义务治沙等多种治沙形式。目前民勤等地的地下水位明显上升,乾涸多年的居延海和青土湖重现生机。甘肃已经开发出了一批优质沙产品和沙产业品牌,培育形成了一批沙区特色产业,实现了治沙与治穷共赢,可以说是在沙漠地区创造出了新奇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