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去与留,都应该尊重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6年11月30日


商人对不动产等持有成本收益进行边际比较分析,做出是继续持有还是出售,本身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市场行为和逻辑。


市场最新传闻李嘉诚作价358亿港元的香港中环中心,接近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达成售卖协议,尽管该消息尚未获得权威证实,但若这一交易有望达成,将刷新香港楼市单笔交易最高纪录。
近三年来,李嘉诚家族频繁在内地和香港套现地产业务,中环中心一旦脱手,其在中国套现地产累计将超过1000亿元。套现地产项目本身是一个市场行为和商业行为,但李嘉诚的符号化太过于浓重,频繁的地产套现想必会再次引发舆论热议, 别让李嘉诚跑了 的情绪化言论可能会再次甚嚣尘上。
人们习惯于从这些符号化人物的行为中解读出不一样的风采,甚至脱离商业和市场逻辑, 挖掘 其商业和市场逻辑之外的特殊意义,进而使问题複杂化,给人以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的插曲。
其实,商人对不动产等持有成本收益进行边际比较分析,做出是继续持有还是出售,本身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市场行为和逻辑。
商人觉得现在的价位套现相比继续持有更符合自身利益,且套现可以增加机会收益,选择套现才是正常之举,否则明知套现最符合自身利益,而基于舆论或其他原因背弃市场逻辑而选择持有,传导出的信号可能从已知的很多角度都将是扭曲的,更容易将问题複杂化。
什幺价位选择继续持有,什幺价位选择套现,这个是相对比较主观的价值判断,也是市场逻辑的美妙所在。生硬给出一个所谓的 客观 标准,那幺可能李嘉诚家族就不一定能实现套现。试想若大家对交易商品的定价是一致的(看多或看空),交易就不会发生,只有卖家觉得这个价位对自身已是主观上的出售点位,而买家觉得这个价位还存在自己发掘的价值空间,交易才会发生。因为在市场行为逻辑中买与卖,内涵着做多与做空的交易行为博弈。
从传闻的这个可能刷新香港楼市单笔交易最高纪录的交易看,并没有脱离市场逻辑,李嘉诚家族依然是待价而沽,真若是所谓的李嘉诚逃离中国,大致不会如此从容地待价而沽。当然,无须否认符号化人物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效应,只是这种社会效应不在于符号化人物的行为本身,而更多在于围观者的心态和判断。
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长确实出现了一个逐月下行的态势,前7个月和前8个月连续维持在同比2.1%的低增速水平,不过最新公布的前10个月和10月数据显示,分别为2.9%和5.89%,结合前9个月的数据,反映民间投资增速已连续两个月回暖。
即便如此,市场将李嘉诚家族套现地产行为的複杂化解读,反映出当前国内的投资环境还存在进一步改善空间,民营企业家的不安全感还需要更多针对性政策和措施去化解,这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因此,李嘉诚家族套现地产的商业行为,应尊重为善,至少应避免过度解读。
上一篇:【财经观察】深港通真的只欠东风吗?
下一篇:深港通需加快步伐

分享到